培养动态

青岛大学旅地学院2018年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地理科学专业

  • 作者:
  • 发布时间:2018-10-30
  • 点击量:

青岛大学旅地学院2018年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

专业三:地理科学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师德和教师素养、扎实的地理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适应基础教育要求的“一专多能”的基础教育地理教师;培养在国土、规划等行政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资源环境管理与评估、区域规划与开发、以及提供资源环境管理和区域规划开发咨询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了解地理科学和地理教育的新发展;受到地理科学思维、科学实验以及地理野外工作能力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受到地理教学技能训练和教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二、培养能力

(一)专业设置

地理科学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毕业最低学分160 + 10,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在校生规模

2015年之前,地理科学专业只面向青岛地区招生,本科二批次录取(2013年例外,为本科一批次面向山东省招生),每届40人。从2016年,院系合并以来,地理科学专业面向全省招生,其中,面向全省招收免费师范生40人,面向全国(以山东为主)招收地理科学(非师范)专业一批次24人。目前,该专业在校生共计232人。

(三)课程设置(课程体系)

地理科学包括地理科学(免费师范)和地理科学(非师范)两个专业方向。

1地理科学专业(师范)主干学科为地理学、教育学;

核心课程为:地球概论、地图学、遥感概论、计量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学与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与水资源学、植物与土壤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心理学、教育学。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地理学实验与野外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学分分配见表1)

表1:地理科学(免费师范)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课程模块

课内教学

集中实践教学

毕业要求

学时

学分

比例

通识

教育课

必修

632

46

28%

18学分(11.5%)

其中:

教育实习12学分,

毕业论文6学分。

1.修满各课程模块的相应学分。

2.完成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相应学分。

3.完成创新实践3学分。

4.完成经典背诵3学分。

5.完成应用文写作2学分。

选修

160

10

6%

学科

基础课

必修

384

23

14%

选修

128

8

5%

学科

专业

必修

480

27

17%

选修

2380学时+11

36

23%

合  计

3876学时+39

142

88.5%

总  计

160

2地理科学专业(非师范)主干学科为地理学

核心课程为:地质学与地貌学、气象学与水文学,植物与土壤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遥感概论、计量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城市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社会文化地理与规划。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实践、自然地理短途实习、社会综合调查、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人文与区域地理综合野外实习、创新性实验实践项目、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学分分配见表2

2:地理科学(非师范)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课程模块

课内教学

集中实践教学

毕业要求

学时

学分

比例

通识

教育课

必修

632

46

28%

10学分(6%)

1.修满各课程模块的相应学分。

2.完成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相应学分。

3.完成创新实践3学分。

4.完成经典背诵3学分。

5.完成应用文写作2学分。

选修

160

10

6%

学科

基础课

必修

448

28

18%

 

 

 

 

学科

专业

必修

416

22

14%

选修

1376学时+22

44

28%

合  计

2872学时+34

150

94%

总  计

160

 

(四)创新创业教育

地理科学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通过下列方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是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实践项目的申报,学生申报的课题一方面来自于学生的专业兴趣,另一方面来自于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近几年,本专业的学生申报的院级和校级课题,每个年级可以达到5项,约有一半的学生参与到课题中,这些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多来自于研究性学习项目。有的学生还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了学术论文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2017年,在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的师范生教学大赛中,该专业两名参赛选手分别获得高中地理组和初中地理组的2等奖。在2017年山东省大学生地理教学技能大赛中,该专业3名参赛学生,经过现场抽题、教学设计、模拟上课、现场答辩等环节,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表现出色,共获得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2018年山东省大学生地理教学技能大赛中,该专业三名参赛选手再创佳绩,共获得特等奖1名,二等奖2名。

该项比赛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省委高校工委、共青团山东省委员会、省发改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教育厅主办,山东地理学会、省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承办,是针对地理科学专业全省范围的教学技能大赛,吸引了山东师大、曲阜师大、济南大学等全省10所高等院校学生前来参赛。

 

三、培养条件

(一)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本专业拥有专任教师11人,实验类教学辅助人员1人,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8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73%,具有副教授职称的7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64%。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以青年教师为主,其中,50岁以上的2人,占教师总数的17%,40至50岁的4人,教师总数的33%,40岁以下的6人,占教师总数的50%。

(二)教学经费投入

本专业年度直接教学经费投入7.1万元,生均经费投入343元;间接经费1.5万余元

(三)专业教学设施

本专业拥有地质学实验室、植物地理学实验室、土壤地理学实验室、气象学与气候学实验室、地图与遥感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等六个专业实验室和一个天文台。拥有比较齐备的矿物和岩石标本、土壤和植物标本,能够满足学生认知需求。拥有全站仪、GPS等测绘专业设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软件以及服务器、数字化仪、喷绘仪等地理信息专业设备,能够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

(四)实习基地

本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有:地理专业综合野外实习和教师培养的教育实习。多年来,地理野外实习形成了青岛海岸带、崂山、即墨马山以及省内市外的泰山、济南、临朐以及江西庐山等实习基地,在胶州实验中学建立了天文观象实习基地,此外,与青岛市气象台、青岛市地震局、青岛市规划局等机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教育实习由学院统一安排到相关的的教学实习基地进行实习。这些实习基地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五)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随着学校教学技术条件的改进,地理科学专业任课教师已基本掌握常用的教育技术手段,部分骨干教师已能熟练运用课件制作、电子课堂、多媒体教室、微信交流平台等技术;专业主干课程基本完成网络课程平台的初期建设,部分课程的网络课程平台内容充实,利用率较高。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

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读研和考录教师,如何在综合性大学中办好教师教育,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近年来,我们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重点做了两个方面工作。一是通过研究性学习项目和在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专业的兴趣和专业能力。二是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邀请基础教育领域的地理教研员和优秀地理教师来校举行讲座和报告会,让学生了解基础教育地理教学的现状和走向,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为教师考录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专业十分重视学生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基于现实问题,综合应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技术手段,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改变过去基于分散课程的知识零散、综合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为此,形成了以本科毕业论文为中心,以创新实验实践项目和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为两翼,以专业选修课为支撑,以专业必修课为基础的培养方案。

基于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科特点,本专业十分重视室内实验与野外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初步形成了基础实验、短途实习、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人文与区域地理综合野外实习等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既满足学生未来继续深造的需要,也满足学生适应未来教学改革的需要。

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不断提高课程学习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必须不断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可持续发展;认知技能是学生发展之本,教师的教学要以促进学生认知技能发展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方法上,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等有利于学生认知技能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得到了广泛运用。尝试实行制定《课程学习与评价方案》,该方案的内容包括每一章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需要阅读的文献、学习评价等,方案在课程进行之前提供给学生,学生根据该方案进行听课、阅读、完成作业等,提高课程学习的效果。

 

五、培养质量

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教育行业和升学读研。2018届毕业生正式就业68%,其中,考研率为8%,在教育行业的就业率为60%,其中,公办教师考录率为18%,以读研和在教育行业就业作为专业对口率,毕业生的就业专业对口率为100%(见表3)。在未就业的学生中,均是平时学习优异的学生,201840位毕业生中,5位未就业学生均是参加2018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只是未考取理想的学校,正在准备参加2019年研究生考试。如果参加工作,他们都能找到工作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学校主要集中在东北师大、华东师大、北师大、南京师大、首师大等师范类名校。目前,该专业毕业生去向主要为教育行业,他们现已成为所在学校的中坚力量。考研、考博的同学,现在主要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高等学校、国土规划等职能部门,部分学生考取国外研究生,并在国外找到了自己的工作。目前,在读学生对该专业的热情不断高涨,对地理科学专业逐步产生浓厚的兴趣,近几年,地理科学专业的第一志愿报考率不断提高,在地理科学专业(免费师范)尤为明显。

3:2018届毕业生当年就业情况统计表

升学

教育行业就业

非教育行业就业

合计

公办教师

非公办教育

8%

18%

42%

0%

68%

68%

0%

68%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

随着我国高考改革,目前,青岛乃至山东全省对地理教师的需求还比较大,再加一些私立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对地理教师的需求量更大,目前,青岛地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部分学校找不到地理代课老师。201840位毕业生中,考取研究生3人,占8%;考取学校教师7人,占18%;考取教育机构教师,17人,占42%,正在复习,继续参加研究生考试的6人,占15%;在学校和教育机构代课6人,占15%。,准备考公务员1人,占2%。。如果学生没有更高要求,学生就业率可以达到100%

 

七、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专业发展趋势分析

根据青岛大学本科教育的服务定位,本专业主要为山东省特别是青岛市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对地理科学人才的需求主要是基础教育行业对地理教师的需求以及国土、城乡规划、环境保护、水利等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对地理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地理科学专业今后的发展要紧紧围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培养基础教育地理教师以及国土规划和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今后我们将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加强专业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联系与合作,加强学生从教技能的培养。我们将聘请基础教育行业的专家型地理教师和教研员作为兼职教师。二是充实地理信息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提高地理信息技术相关实验室的软件硬件条件,增加国土规划和地理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比重,使本专业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釆取的对策措施

1.本专业没有地理学硕士点,学科对专业的支撑力度不够。整改措施:组织全校地理学方面的力量,积极申报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力争十三五期间实现突破。

2.缺少本科教育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的机制,教师科研对本科生培养的促进作用不够。整改措施:研究教师的科学研究促进本科生培养质量的作用机制,制定相关政策,通过机制与政策创新,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之中,带动本科生的学术研究热情,发挥科研对本科生培养质量提高的促进作用。

3.专业实验条件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办学经费紧张等原因,现有的专业实验室存在着设备老化落后的问题,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方面的软硬件条件亟需得到更新和加强。整改措施:随着学校经费紧张情况的改善,专业办学投入的增加,积极争取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改善实验设备条件,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专业实践能力。

4、学生质量有待提高,目前,学生培养基本上还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学生实践能力较弱,这与学校的考核制度有关。整改措施:建议学校推进学生考核制度改革,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同时,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换,通过考试制度改革与教学方式转变,扭转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学习真正转向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学习过程之中。

5、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偏弱。由于定位不准确,师范生考录教师的录取率偏低,教师基本技能类课程较少,学生基本功较差。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教学类课程薄弱。今后要加强教师技能类和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的学习,同时要加强与中学的沟通与联系,增加教育见习环节,基于教师考录就业,加强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与实操能力的提升。

 

 

青岛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系 地址:青岛市宁夏路308号 邮编:266071 

  COPYRIGHT QINGDAO UNIVERSITY